首页拳学资料名家论拳韩竞辰 > 再论意拳的价值

再论意拳的价值

作者:韩竞辰


  笔者作为意拳传人,经历了最初的感情认识阶段,感性认识阶段,理性认识阶段,身体力行反复印证阶段后,进行反思,对意拳自身提出了「认识你自己」的问题。诸如:意拳到底好在哪里?它对传统武术理论体系以及训练体系做了哪些具体改进?作为意拳后人不能仅限于感情上的,或是一般化的理性与感性认为它好,更不能以前辈光荣战史为好的归依。应当从一个更广泛、深入、科学的角度,客观地予以评价,并从中获得再认识后的肯定与提高,这样才是具体的,科学的、也是言而有据、言之可信的继承与发扬。除此之外,必沦落于空谈,先误己,后误人而告终。老子曰:反者道之动。就从笔者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

  存在先于本质
  意拳首先确立了本来概念,提出了:拳术旨在发挥人之良能。所谓「良能」是人类自身属性的原始成份,是本有的。因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,使这种原始属性淡化、退化以至于丧失。拳术的习练过程,就在于通过特定的形式与手段,将本有的原始属性激发唤醒,并加以充分发挥。它与一味地追求技巧,讲绝招、绝技等后天养成的功夫的概念是针锋相对的。这是自然存在的「自然力」与后天培养、习惯成自然的「自然力」本质上的区别。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朴素自然观,从根本上扫除「技术至上」的功夫观,从形式上避免了学了拳,反而不会用的尴尬现象。应明确指出:存在是第一性的。技术是第二性的,「拳乃小道微末技」此之谓也。这里有必要解释「良能」的词义,它是指人类本有的原始属性,万不可混同于现时「潜能」的词义。现时「潜能」的词义已具有很强、很深的神秘色彩。这是意拳始终反对的。诸如「神意打人,御气打人,内功打人」等等,统属无稽之谈。

  实践精神
  拳术中存在严重的「形而上」的客观现象,近年尤甚。「意识流」俗称「玩感觉」,示人于高深莫测,以证自己的水平之高,无形中将「意」「感觉」拔升到超然位置,自以为得「意」,自以为「感觉良好」,实则士大夫之陋习上身而不自知。笔者称此种现象为:感觉良好,一用全无。此种陋习有一剂良药可愈,即「抽象有无具体体认」。所谓「体认」不是自以为是的感觉,而是不同程度的实践。意拳明确提出力「由站而生,由试而知,由用而得」的指导原则,同时也是具体的训练手段。因此诚心告诉意拳门人,不要陷于「站桩万有」或自以为是的「感觉良好」的泥潭之中。在西方哲学中亦有讲到:感觉经常在欺骗我们,往往不是真实的。佛学亦如是说:芸芸众生,本末倒置,黑白不分而不自知。正因为「感觉都很良好」,才有王老「积重难返」之叹,亦有「非身经百战者,难得此三味」之说。实不可不查,误入歧途。

  变动不居
  意拳于「变动不居」的观念,不仅仅限于一般「静是相对的,动是永恒的」动静解释,而是如何把握「变动不居」的动态特征,来为拳术服务。最终认识到追逐千变万化的「变动不居」,结果是永无是处。你有一招,他就有相对应的一式,你有一阴,他就有一阳来钳制你,依此类推,辩无可辩,胜无可胜。意拳提出了唯一有效的方法:拳理原则是谓拳,非一招一式或打三携两是谓拳。拳理原则是:「变动不居」是拳术的枢纽。「枢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」,这种提法,源于道学观点:阴阳者,数之可十,推之可百,千千万万不可胜数也┄┄然其要一也。因而在习拳中不要依招式的多少为目的,更不可依此为标榜的本钱。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人,没有他不会的拳,沾沾自喜,但一讲到实作,溜之大吉。而是应通过习练体认,以认知拳术的拳理原则为目的,从而把握运动枢纽,以应万变。老子曰: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王老曰:动愈微而神愈全。这也正是意拳倡导的「体认」的内涵与实质,他把习拳过程概括为「体认」二字。

  力
  意拳提出:「一用力便是错」。这句话引起了许多非议,甚至嘲笑。殊不知这正是意拳的闪光之处。他将力的现象研究,深入到力的本源研究。意拳归之为「本体力」的研究。将力的大小对抗,线路优劣,最佳落点选择,力的逐节传导等诸如此类的努力,提升为影响「本体力」发挥的研究。笔者将其归纳为一个新的概念:拳术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否百分百的表达自己。也就是说我只有十公斤的现有力(本体力),它能保证十公斤的力毫无保留地作用于对方,并产生十公斤的效应。这也是意拳的特点之一,同时,也是意拳训练准则与目的。它使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有力使不出或产生力效应不好的弊端。从另一角度讲,它解决了力的运用过程中的内耗问题,关于这一点,希望习拳者仔细玩味,必获益非浅,至于「意为力之帅,力为意之军」仅为一般之说。

  矛盾统一
  在中华武术中随处可见,且也无可避免的问题,是矛盾如何统一。对这个问题各门各派都在相应做出了自己的努力,可惜的是,一般仅限于理论上的解释,或是形式上的进展,一直以来绝少从根本上得以认清,更不用说得以解决。笔者经过多年研究,自认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与方法。通常我们多限于表象形式组合。

关于我们   |   美国加州   |   美国夏威夷   |   日本